云集CEO肖尚略:信息技術需回歸“以人為本”
道道網訊 6月25日,由研究機構羅漢堂主辦,達摩院、湖畔大學合辦的“2019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在杭州召開,包括6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200多名全球頂尖學者、政府代表、企業家相聚西子湖畔。湖畔大學學員、云集創始人兼CEO肖尚略應羅漢堂秘書長陳龍的邀請出席會議,并與諾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等同臺演講。
成立于2018年6月的羅漢堂,是由阿里巴巴倡議并由社會科學領域全球頂尖學者共同發起的開放型研究機構。此次年會上,羅漢堂發布的“我們是應該先控制風險,還是先迎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該不該有道德觀”等“數字經濟十問”,頂尖學者們激辯、作答。
例如,針對“數字技術會讓更多的人失業,還是會讓工作時間更短”一問,諾獎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的回答是:“并沒有證據證明技術會帶來失業率的提高。但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確實會促進就業的結構性轉變。以1980年以來的就業數據顯示,就業逐漸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
而云集CEO肖尚略的主旨演講內容,也與“數字技術和就業”話題不謀而合。演講中,他圍繞“數字市場營銷和新協同”,分享了他的商業實踐和思考。
消費品零售出現了新協作
創辦于2015年5月的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今年5月3日,云集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電商之都”杭州的數字經濟新名片。
云集CEO肖尚略在演講中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消費品市場中,從工廠、品牌商到家庭的鏈條正在發生新變化——交互和溝通的價值得到凸顯,“營”和“銷”逐步一體化。他認為,受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驅動,消費品零售領域出現了全新的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
他簡要回顧了信息生產主體變化的3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規模型企業建立網站,進行信息生產和分發;在第二階段,中小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也進行信息生產和分發;而當下所處的第三階段,90%以上的信息不僅來自機構,還更多地來自個體。
除了信息生產主體不同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肖尚略認為,在PC時代,人們習慣于在門戶網站、搜索引擎上“找”、“搜”信息。但是,如今人們通過“刷”、訂閱獲取信息。
以上這些變化,帶來了全新的協作方式。“很多人說,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但是,我覺得如果往深層次看,互聯網帶來的不僅僅是連接,更帶來了新協作。”肖尚略認為,如果再進一步看,互聯網還帶來了全新的價值創造。
Uber、Airbnb、在線英語教學......全新的協作方式層出不窮,在出行、住宿、教育等領域尤為明顯。肖尚略指出,緊接著信息生產主體變化、信息獲取方式變化出現的新趨勢,是組織形態的變化,“今天3-5個APP,就能替代掉原先由幾千家公司所提供的C端服務,這種‘去公司化’的趨勢正在發生,這是全新的協作”。
基于上述變化,肖尚略認為,在大規模的商業流通領域,需要很多中度溝通,依賴足夠多的營銷資源,也具備了產生新協作的可能性。此時,“營銷”與“人”的結合,值得業內思考和探索。
“個體+平臺”創造新價值
演講中,云集CEO肖尚略指出,中國的線下有數千萬導購員,線上有幾百萬代購、淘寶小店主,“他們有沒有可能通過‘個體+平臺’的新組織方式,在互聯網上創造新價值?”
根據云集今年6月發布的Q1財報,截至今年3月末,云集已經擁有會員超900萬。這些會員中不乏導購員、小KOL,在滿足自身購物需求的同時,也能以兼職形式參與消費品零售的社會化協作。肖尚略分享了云集的創新性探索:云集不僅讓個體參與互聯網上的新協作,還將供應商、物流等重要合作伙伴集中于協作網絡,從而為消費者提供需求解決方案。
在他看來,“云”就是未來的全新協作的樣子。
“大家都熟悉阿里云、亞馬遜云,存儲和計算資源無需自建,而是接入。對于新零售來說,商品為何不能直接接入‘云’,按需供給呢?”肖尚略在演講中說。
他介紹道:“過去幾千年,只有獲得商品的所有權,人們才能獲得商品的銷售權。今天,云集不僅把商品變成了‘云’,還將物流、售后服務、IT支持、培訓都變成了‘云’。把這些重要的、解決零售的要件,全部搬到新平臺上,讓它們以最小顆粒度結算。”
肖尚略認為,與傳統電商相比,云集形成了獨特的商業形態。ebay、淘寶的供給端是中小企業,需求端是搜索;亞馬遜、天貓和京東的供給端是規模型企業,需求端是搜索;拼多多的供給端是中小企業,但需求端更多地來自訂閱、推薦式的商品服務,搜索只是一種補充。與前三類電商都不相同,云集正在探索的是,供給端是規模型企業、最優質的中國工廠,但需求端是社會化的‘云’、社會化的價值溝通與推薦。
作為一名在電商領域深耕16年的從業者,肖尚略最后還分享了自己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更多思考。他指出,人們在談論互聯網、信息技術時,往往只關注“效率”。但是,在互聯網的下半場,需要思考更多的是——技術如何回歸“以人為本”。當效率的提升遇到上限時,不要忘記效率終究是為人服務的。未來需要的是“以人為本”,讓更多的人參與互聯網、參與數字經濟的價值創造并使自身需求獲得滿足。
【責編:綠野】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