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9月8日,“健康中國 營養先行”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升級儀式暨新華網大型科普節目《營養翻譯官》上線發布會在京舉辦。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厲梁秋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了全民健康意識,營養健康產品受到了大家更多的關注,這些關注持續升溫讓相關產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但是,大家對營養健康知識的認知還有很大欠缺。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厲梁秋
“特醫食品能夠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促進病人康復,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厲梁秋介紹,2015年《食品安全法》把特醫食品進行了法律的定義,特醫食品由此進入了大家的視野。2016年以來,國家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合理的營養膳食補充。在此背景下,特醫食品產業成為大家關注的藍海。
厲梁秋表示,在美國營養不良的人群中,有65%會選擇特醫食品,英國會達到27%,而中國大陸的比例只有1.6%。所以,目前中國特醫食品產業的發展的道路還很艱巨,一邊看到臨床對營養支持的渴求和對特醫食品的需求,另一邊又發現市場和消費者對特醫食品存在陌生感,甚至存在疑問。
“在行業發展中,科普宣傳成為了消費者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在近一年持續開展各方面的科普宣傳,此次還參與了《營養翻譯官》內容收集的市場調研。也讓我們感受到,新華網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媒體能夠將科普信息傳播的更廣,把知識和能量帶給更多的公眾。相信所有的健康組織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能夠促進特醫食品行業發展。”厲梁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