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直銷立法的第15年,自2005年國務院頒布《直銷管理條例》與《禁止傳銷條例》以來,合法直銷與違法傳銷就此區分開來。但直銷行業卻在毀譽參半中艱難前行。面對互聯網后起之秀的崛起,被捆住“手腳”的直銷企業似乎集體陷入了無奈之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跨區域及超產品范圍經營成為了限制直銷業發展的兩條“鎖鏈”。
從跨區域經營看直銷發展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直銷企業從事直銷活動,必須在擬從事直銷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負責該行政區域內直銷業務的分支機構(以下簡稱分支機構)。直銷企業在其從事直銷活動的地區應當建立便于并滿足消費者、直銷員了解產品價格、退換貨及企業依法提供其他服務的服務網點。服務網點的設立應當符合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直銷企業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當提供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證明文件和資料,并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提出申請。獲得批準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第九條和第十條規定,未經批準從事直銷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依法予以取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以,直銷企業在未報備的區域進行商業活動屬于違法行為。
因此,直銷企業的服務網點設立似乎成了一場“圈地運動”,誰占據的地盤多,誰就占據直銷市場的話語權。據相關報道統計,跨區域經營負面報道在直銷行業占比較大。
隨著直銷公司的不斷增加,跨區域經營問題也愈發凸顯,一方面,一二線城市拿牌直銷企業增多,地域性市場壓力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直銷企業主要靠直銷員銷售產品。自然就避免不了大量人員流動及人脈分布廣的問題。所以,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必將導致跨區域經營問題不斷涌現,跨區域經營問題更加亟待解決。
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謙認為: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如果只在廣東省批準了直銷業務,結果在其他省也從事直銷業務,根據直銷公司在當地設立服務網點報批情況,如若存在違規行為,必將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從執法角度來看,雖然監管法規有明確界定,但《直銷管理條例》出臺至今時日已久,在現實中,存在一些監管模糊地帶,在處理上比較困難。
限制直銷產品范圍造成商品同質化嚴重
《直銷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直銷產品的范圍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直銷業的發展狀況和消費者的需求確定、公布。此外,根據商務部《關于調整直銷產品范圍的公告》規定,直銷產品范圍包括化妝品、保潔用品(個人衛生用品及生活用清潔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小型廚具、家用電器6類。根據相關統計,截至2018年國內獲得直銷牌照的直銷企業銷售的直銷產品數量達4000多種,且大部分直銷企業還未完全涉足所有直銷產品類別。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直銷企業違反規定,超出直銷產品范圍從事直銷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直銷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有違法經營行為的直銷企業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直至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吊銷直銷企業的直銷經營許可證。
近年來,獲得直銷牌照的直銷企業數量日漸增多,直銷企業大多將傳統線下直銷渠道與線上“互聯網+”銷售渠道相結合銷售產品,由于互聯網隱蔽性較大,給監管部門執法帶來了一定挑戰。其中不乏互聯網企業未獲批直銷牌照卻采用直銷模式發展,破壞了直銷行業的口碑及環境,致使直銷行業的發展之路更加舉步維艱。
國務院印發《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了“直銷產品說明重大變更審批”;《商務部關于直銷產品和直銷培訓員備案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相應將直銷產品上市銷售“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但直銷產品范圍仍然必須符合《直銷管理條例》《關于直銷產品范圍的公告》等法律規定。社會各界呼吁“取消直銷產品范圍審批限制”,放開直銷產品品類限制,由市場經濟進行調節的聲音更加水漲船高。
近年來相關部門根據直銷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適時調整直銷產品的范圍,也許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的產品被納入到直銷產品范圍,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直銷模式銷售,進一步打破直銷產品同質化的問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更多貢獻。
直銷法規難以完全約束“網絡直銷”
2018年底“權健事件”爆發給飛速發展的直銷行業“迎頭一擊”。2019年申請直銷牌照的企業是絕望的,對于拿牌直銷企業是驕傲的。“堅守”還是“轉型”成為直銷行業討論的焦點,而“堅守”的直銷企業仍處于無盡的迷茫之中。
去年直銷行業萬馬齊喑,致使微商與社交電商涌入了大量直銷從業者,盡管不少直銷企業建立社交電商平臺,但相比頭部社交電商云集與斑馬會員等,直銷企業似乎信心十足,但動力不足。
行政監管對于行業健康發展是一劑“猛藥”,能夠肅清行業里面的害群之馬,但也加深了消費者對直銷行業的刻板印象與偏見。盡管今年疫情期間,各大直銷公司積極捐錢捐物,熱衷公益慈善,但“攻城容易,攻心很難”。
沒有實體支撐的微商與社交電商平臺在分銷的模式下風生水起,既沒有產品范圍與區域的約束,更不需要申請直銷牌照。暴露出不少分銷類社交電商有涉傳風險的問題。
目前來看,分銷類電商平臺游走于直銷法規無法觸及的灰色地帶。需盡快加強監管,守護社交電商及直銷行業的健康。不可否認,直銷行業已經成為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約束與發展并駕齊驅,適當放寬監管范圍。但是,任何“放開”的前提條件應該建立在行業高度自律基礎之上,與法律背道而馳,終將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