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多事之秋的淘集集,最終倒在了寒冬。
12月9日,正當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備戰雙十二之時,被業內視為下一個“拼多多”的淘集集,宣布因本輪并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將進行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淘集集方面稱,公司欠款規模為16個億,其中包括8億供應商欠款和8億商家貨款。這意味著加上之前的融資金額,淘集集在這一年多里已燒掉了18億元。
這家2018年8月上線的社交電商黑馬,打著“買得多,賺得多”旗號,瞄準四線及以下城市月收入2000以下的人群,平臺上的商品單價大多不超過50元,靠補貼、低價等方式吸引用戶。然而,當融資進度趕不上燒錢節奏,其很快就因資金鏈斷裂而無力續命,眾多商戶血本無歸。
近期,位于淘集集的上海總部,已多次爆發各地商家集中上門擠兌貨款的圍堵風波。
溫州電商私圈創始人馬凱躍對媒體表示,“僅在溫州區域內,遭遇損失的商家就超過了兩千,大多數拖欠資金在10萬至50萬元不等,也有很多超過百萬。”
按照馬凱躍所述,淘集集內部工作人員稱,上海開域拿走了淘集集10月8日后貨款的使用權,即公章密鑰。
不過,12月23日,數十位淘集集商家到上海崇明區開域集團總部索要貨款時,得到的回應卻是,開域稱與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淘集集)未簽訂任何業務合同,也從未簽訂任何投資協議,無任何股權關聯,同時也未接收上海歡獸的公章、網銀等。
“毀滅性”影響
淘集集的發展就像一個神話。
易觀數據顯示,上線兩個月,淘集集用戶總量達1133萬人,以120.61%月活增幅位居當月月活增幅榜第一。2018年10月,其還獲得老虎基金、數碼天空科技和險峰投資等A輪4200萬美元融資,估值2.42億美元。
據極光大數據統計,趁著下沉市場的東風,不到一年時間,淘集集平臺用戶量已達1.3億人,日訂單量突破了150萬,滲透率環比增長最高,被業內公認為社交電商的明星企業。
就在今年6月,淘集集宣布啟動B輪融資,擬融資2億美元,投后估值8億美元。10月15日,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證實“拿到了很多口頭offer”,并豪言要把淘集集做成百億美元以上體量的企業。
時隔僅僅兩個月后,張正平最近卻突然改口稱:“由于資金未能如期到賬,公司不得不宣布本輪并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公司將要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組。”
從畫出百億美元的大餅,到如今宣告破產,淘集集的命運急轉直下。
在公開信中,張正平提到了多方面因素,如黑客攻擊、惡意投訴。他舉例稱,2018年10月至12月,淘集集經常性地受到黑客攻擊服務器,APP無法正常訪問,當年雙11,0點到2點、16點到20點,無法正常打開;APP STORE上超過10萬條1星差評;北京、上海、深圳多地工商集中收到惡意投訴,最高1天1000筆。
淘集集也曾試圖自救。今年10月12日,淘集集宣布將與國內大型集團進行業務重組。
債務重組協議內容是讓商戶及供應商暫時不要追討80%欠款,淘集集在收到重組方支付的收購價款后15個工作日內,向商家償付債務金額的20%;剩余債務延期至當淘集集與重組方重組后的目標公司估值達到15億美元時,3個月內兌付10%;剩余債務延期至當淘集集與重組方重組后的目標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3個月內兌付剩余70%。
不過,這種態度和方式令很多商家表示反對和失望。
淘集集隨后又提出了新的債轉股方案,即把此前商家入駐模式調整為合伙人自營模式,按5.5億美元估值,將商戶及供應商債務轉為股權。淘集集要求商戶及供應商同意其股權由張正平代持。
對于外界質疑的投資人問題,張正平回應稱,淘集集確實曾有A、B兩個潛在投資人。投資人A是某大型集團公司,投資人B則為某PrelPO公司牽頭的基金公司。但投資方在收走公司的公章和銀行密鑰后,并沒有履行當初說好的打款進度。
張正平直指公司資金斷裂的理由為:“投資方的控制公司向法院申請了對淘集集的訴前保全,凍結了淘集集的支付寶賬號,直接造成公司貸款退款無法正常支付,工資無法支付,對公司運營造成毀滅性影響。”
瘋狂補貼下的不歸路
從公告內容看,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將平臺破產的原因歸咎于B輪融資遲遲未到賬,導致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而實際上,即便淘集集能融到資,最后恐怕也難逃死亡的結局。
“那錢到底哪兒去了?”面對這一拷問,張正平在10月15日的公開信中解釋,“虧損實際上都虧損在獲客上邊。”
為了爭取到投資方的資金,張正平選擇鋌而走險。在未持有支付牌照、未進行第三方托管和資金趨緊的情況下,淘集集利用應付賬款的周期挪用商家貨款,投入營銷,通過滿減、補貼、市場投放等多種形式齊發,開啟生猛激進的“燒錢”大戰,拉新增用戶提升流量。
淘集集覆蓋一元拼團、限時秒殺、補貼拼購、返現等模式。新用戶注冊會有1元現金,老用戶每邀請一位新用戶入駐平臺也可獲得現金獎勵。為了鼓勵拉新及完成社交關系的裂變,淘集集還在拼團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現金補貼+分銷返利”的雙重補貼體系。
瘋狂補貼的背后,是淘集集巨大的資金壓力。正是這一操作,將淘集集徹底送上了不歸路。
從2018年8月上線以來,淘集集貨款賬期經歷了T+1、T+7、T+30、T+45多次調整,加上中間夾雜的各種延遲打款理由,后續淘集集的實際賬期已被拖到90天。但即便如此,商家們的貨款仍無法提現,最終導致商家維權事件爆發。
“討債”的商家憤憤不平。一位來自保定的商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被淘集集拖欠的貨款是50萬元左右,然而淘集集后臺如今看不到貨款的顯示記錄,每次問客服,得到的回復都是說在升級中。“我是一個小商家,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他說。
此外,淘集集方面還存在要求商家強制做品控、品控費直接打入個人賬戶,強制升級KA并簽署KA合同,店鋪商家被迫變供應商等問題。
張正平對此在微博上公開表示,進入7月,由于內外部一些因素,公司業績增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銷售額出現停滯。“這里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過多的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想通過融資款來解決當前增長的問題,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策略上選擇了繼續虧損獲取用戶。”
“燒錢”應慎之又慎
淘集集折戟,真如張正平所說嗎?
“社交電商燒錢補貼來搶奪市場可以理解,但毫無底線的燒錢模式一定要謹慎。”艾媒咨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淘集集破產就是因為毫無底線的燒錢及過度依賴融資,一旦融資即后續的投資資金跟不上,企業就難以生存下去。
在東興證券分析師葉盛看來,淘集集的商業模型很糟糕且難以改善,雖然靜態獲客成本看起來不高,但是客戶留存率和復購率都很差,導致其單個用戶的客戶生命價值要小于其獲客成本。
葉盛認為,電商平臺具有贏家通吃的特點。在拼多多“飛輪效應”的影響下,淘集集很難聚合足夠的商家和用戶,這就導致其客戶留存率和復購率始終不高,商業模型的改善基本不可能做到。
市場普遍認為,淘集集迫于增長壓力,燒錢補貼節奏沒控制好,動了商家貨款更是觸及經營紅線,融資只是壓倒其最后一根稻草。
張毅說,過度地依賴資本,自身無法造血,繁榮的背后千瘡百孔,從這一角度看,淘集集的失敗是必然的。
實質上,燒錢補貼的模式并不鮮見。前有京東、蘇寧價格戰,滴滴、快的、UBER的出行大戰,后有美團、餓了么的外賣爭斗,還有靠下沉市場快速成功的拼多多、趣頭條們。除了商業模式、應用場景的創新,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燒錢補貼。
不過,在監管趨緊、資本環境生變、營銷費用高企、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這種所謂的燒錢模式是否還有出路?
“社交電商依然要降低獲客成本。靠燒錢拉新獲客的成本太高,主要還是依靠社交關系鏈實現裂變傳播,這類傳播獲客的方式成本更低;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未來傳統電商往社交化發展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張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燒錢雖然能幫助其在短時間內快速實現一定的用戶規模,但用戶留存、復購才是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預計突破7億人,增長至7.13億人,中國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客觀上為社交電商發展奠定了基礎。社交電商崛起,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青睞,2018年行業融資總額超過250億元。
張毅分析認為,未來,社交電商市場發展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有待挖掘,其分化出的社交內容電商、社交零售電商、社交分享電商均存在擁有巨大流量的平臺產品。他建議探索更多的玩法,“目前主要細分類型中,社交內容電商以創造內容營造社群引流、社交分享電商以鼓勵分享促進用戶社交互動吸引新客。其社交玩法仍然存在廣闊的探索空間,但燒錢的打法應該慎之又慎。”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