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養生保健在我國素有淵源。傳統的健康理念源自中醫的氣血理論,即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可見國人對保健的作用并非含糊而論。如今,一些保健食品卻打著“神藥”的旗號混淆視聽。近期,《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以下分別簡稱《指南》、《辦法》)同時發布,將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行業發展,為消費者理性選擇保健食品提供科學參考,為加強保健食品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頑疾”下猛藥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我國保健產業持續火爆。隨便走進一家商場或超市,保健食品的貨架上常常是琳瑯滿目,各種廣告也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一些保健食品的廣告或產品標簽往往刻意混淆其與藥品的功效區別,有的更直接宣稱產品對于某類疾病具有治療作用。一些推銷員也常常“趁熱打鐵”,告訴消費者自家的保健食品堪比靈丹妙藥。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針對保健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部署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指南》,并會同衛生健康委制定了《辦法》。
上述《指南》和《辦法》的發布,正是針對保健食品市場“頑疾”,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綜合來看,有以下三個亮點:
首先是強調保健食品標簽須標注警示語。產品標簽既是企業向消費者明示產品信息的載體,也是消費者直接獲取產品信息的途徑。標注的內容是否真實、清晰、完整,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和選擇。《指南》對標注警示用語提出明確意見,要求設置警示區,提高關注度;標注警示語,提高認知度;規定面積大小,提高辨識度;規定印刷字體,提高清晰度。
其次是規范保質期標注方式。很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朋友反映,標簽上的保質期“找不到”“看不清”“難計算”。《指南》要求保質期標注要統一標注形式,標注位置醒目,色差對比鮮明,讓消費者容易識別。
最后是嚴格了保健食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通過對“兩個目錄”的管理,為保健食品“管住、管活、管優”提供了制度保障。一是嚴格質量標準,嚴格規定了目錄納入條件、納入程序、管理方式等制度。二是強化社會共治,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科研優勢,提高原料和功能評價方法的科學性。三是鼓勵研發創新,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目錄制定,打通了新的保健功能研究開發路徑,促進保健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社會各界認為,此次發布的相關規定有利于夯實企業主體責任,約束商家營銷行為,保護消費者知情權,方便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同時降低了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制度成本。
凝聚合力守安全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監管必須“零容忍”。保健食品監管是一場社會各界參與的總體戰,也是一場久久為功的持久戰。
近兩年來,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保健食品問題,市場監管總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從產品注冊,到日常監管、抽檢監測、案件查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據介紹,有關部門一方面嚴格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查處違法犯罪行為,2017年以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9部門開展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專項整治,共查處違法違規案件近6萬件,貨值30多億元,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34件典型案件。另一方面嚴格上市產品標準,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進注冊備案“雙軌運行”,優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質量效率。
《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目前,總局已經制定清理整治行動方案,按照標本兼治、產管并重、綜合施策的原則,開展整治、規范、提升,促進保健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指南》和《辦法》的發布,正是其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圍繞凈化保健食品市場的目標,以“科學認知保健食品 明白理性放心消費”為主題,推進保健食品“五進”科普宣傳活動,普及保健食品相關知識。同時通過公益廣告廣泛宣傳“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的核心理念,引導全社會科學認知保健食品,切實增強防范欺詐和虛假宣傳的意識。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