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特別是科普“五進”活動的深入開展,公眾對于保健食品的關注度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知道保健食品是一種需要經過審批的特殊食品,認識到保健食品對疾病沒有治療作用。而這些,歸功于監管者的作為和媒體的努力。只有公眾了解了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才能在公眾的健康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保健食品科普宣傳力度加大,但一些錯誤認識仍未被破除,且在近期聲量有所增加。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保健食品都是純天然的,不含藥物成分。” “保健食品脫離國家的法律監管體系,即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大量的行為沒有被納入監管范圍之內。” “給保健食品冠以‘保健’二字,完全就是一種噱頭、一種光環,導致保健食品身價倍增,也會誤導消費者。” “應對保健食品的諸多亂象,治本之策在于取締‘保健食品’。” 這些是近期個別文章評論保健食品亂象時所表達的觀點。明白保健食品屬性的人不難看出,這些說法違背常識,違反邏輯。
中國的保健食品承載著很多其不應承載的東西,也是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聚焦點。所以它不僅需要科學評價,也需要去偽存真。對于保健食品,褒揚也好貶損也好,都是正常合理的輿情。但是,無論以怎樣的觀點和視角來評價保健食品,都應該奉真實為準則,對于保健食品的概念不能搞錯,不能犯常識性的錯誤。
食品安全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有關食品安全的宣傳報道應當真實、公正。”保健食品是一種具有一定專業門檻的特殊食品,要想減少公共輿論中關于保健食品的概念性錯誤,需要那些具有輿論影響力又具有關注保健食品和保健食品行業意愿的人,進行高強度、高頻次的專業科普。
保健食品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走過了初始化階段,走上了升級的臺階。《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鼓勵企業研發生產符合健康需求的產品,增加健康產品供給。”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能讓低級的常識性錯誤,阻擋了行業的發展。在當前的環境下,對于保健食品評論中的外行話,要看到一起,批駁一起,糾正一起。做到這點,需要監管者、生產者、消費者、專家、媒體的攜手共治。比如,可以從科普一批權威的媒體,對保健食品進行實事求是的宣傳開始。
【責編: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