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道道網訊 近日,抖音官方發布了一則《關于平臺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要求有身份介紹的平臺賬號,根據平臺認證要求,提交可信材料進行“自證”。而對于弄虛作假的賬號,將采取下架視頻、禁止搜索或封號的處理措施。
根據公告提及的將重點整治四類“自媒體”策劃的虛假人設,包括國家專業身份、企業高管、品牌創始人以及大師身份等,不少業內人士推測,對于化妝品行業來說,“美妝專家”“化妝品配方師”等虛假人設或將得到處置。
“這樣一來,活躍在抖音平臺的‘偽化妝品領域的專家’,可能會無處遁形。”有從業者認為,此舉將助推行業走上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
抖音出手:重點治理四類賬號
抖音官方在“關于平臺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中表示,近期平臺端發現有少數“自媒體”策劃虛假人設,在個人簡介和發布內容中,自稱“名企高管”、“專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證的“大師”,以夸張或虛假的身份,博取用戶信任,進而將用戶引流至第三方平臺變現。
這些行為可能導致抖音平臺其他用戶遭受經濟、情感損失,嚴重違反了抖音平臺規則。因此,抖音官方要求相關賬號自查自糾,及時修改、刪除不當個人簡介和內容,或根據平臺認證要求,提交可信材料進行認證。
具體的,抖音此次重點治理以下四類賬號:
一、無法核實的專業成就:以“國家某某活動評審”“某某重要考試命題人”等各類專業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專業成就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二、無法核實的高管身份:以“央企二十年組織人事經驗”“大廠總監”“企業家”“商會主席”“某某模式創始人”等各類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三、無法核實的業績:自稱有“成功幫300+企業營業額翻倍”“帶領100萬寶媽兼職致富”“世界500強背后的培訓師”“孵化3000家企業”“撮合5000情侶復合”等業績,但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四、自封無法驗證的“大師”:以“創業導師”“人生導師”“靈性療愈上師”等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驗證,也未獲得社會廣泛認同。
對應在化妝品行業中,諸如“美妝專家”“化妝品配方師”、"明星護膚顧問"、“品牌創始人”、“世界500強前高管”等無從查證的虛假人設的賬號,都將成為重點治理的對象。
抖音官方截圖
抖音官方稱即日起便將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對有上述違規行為的賬號,將采取包含重置昵稱/個人簡介、下架視頻、取消營利權限、搜索不收錄、禁止關注、封禁賬號在內的措施進行治理。
虛假人設?這些偽“化妝品專家”要被治理了
“人設往往是化妝品行業博主們背書的常用手段,”筱聲生物產品經理郭曉峰表示,從2021年國務院頒發《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后,原本屬于人社部認證的“化妝品配方師”被完全下放到社會評價范疇,而所謂的“大師”“專家”更是模棱兩可的說法,往往不屬于強制性資質認證,這就給了投機分子“渾水摸魚”的機會。
杭州翼麥創始人金戈也指出,“很多人會打著各種所謂專業的旗號來騙人,并‘割韭菜’。”
飛瓜數據顯示,抖音平臺與“護膚”“配方師”“工程師”“皮膚科”、“500強”、“創始人”等關鍵詞相關的賬號數量分別有999+個,這些賬號大多有亮眼的化妝品領域從業經歷,自稱要通過自己多年的護膚經驗或皮膚科從醫經驗,傳遞變美技巧。
但從過往多起翻車案例來看,其中有不少人是“偽專業人士”,這些人傳遞的更多也是“自以為”的專業知識,其目的更多是為帶貨變現。
典型如此前“95后配方師向化妝品行業發出靈魂三問”的熱門視頻,一女子自稱是“去年剛研究生畢業入行的一個小配方師”,正在某化妝品大會上痛心疾呼“補水是智商稅”。但隨后,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發布了一篇文章《辟謠|關于“化妝品補水是智商稅”妝協發布情況說明》,對化妝品“保濕”補水功效做出法規釋義,同時明確指出:“化妝品補水是智商稅”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推薦閱讀:拷問化妝品行業的95后配方師,被“投訴”了!)。
視頻號、抖音截圖
此后不久,發布該視頻的自媒體博主“《為了玲飛》護膚行業紀錄片”因廣告帶貨再次引發熱議。有業內人士直言,其自稱化妝品行業的打假博主,但發布的內容不夠客觀公正,存在“博眼球帶貨”的嫌疑。
此外,儀美尚還觀察發現,抖音上某擁有100w+粉絲的博主“阿*”,其賬號簡介寫著“美妝行業從業20年,分享一些正確的護膚觀念和好用的產品”,樹立知識分享型博主的人設,但卻在拆解某款產品成分時,陷入洗稿、抄襲嫌疑,而讓不少人“粉轉黑”,與之同時,其20年的行業從業經驗,也飽受質疑。
另一位擁有50w+粉絲的“美妝成分專家***”,常以身穿白大褂的形象出鏡,錄制護膚紅黑榜相關的視頻,但其視頻中充斥著“踩一捧一”的內容,有不少網友在其評論區質疑其專家身份,并直指其“恰爛飯”。
隨著此次抖音公告的發布,上述博主和相關賬號內容都將成為被重點監督治理的對象。郭曉峰表示,不止抖音,大多數視頻類平臺都存在“假專家”“假權威”橫行的現象,“內容魚龍混雜,很容易誤導初入行的從業者。”
這樣的“偽行業專家”越多,“一方面,平臺的生態就越差,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被傷到,本來的市場就會被破壞;另一方面,大家也會不信任平臺,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在金戈看來,抖音此番采取上述治理行動很有必要。隨著一些“偽行業專家”被篩選出來,在平臺端很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其他的人會注意自己的言辭,市場也會更良性。”
芭貝拉創始人章杰也表示,此次新規發布后,“一部分通過‘假身份’進行變現的賬號應該會開始提高警惕。”
“這對化妝品從業者和消費者來說,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郭曉峰進一步表示,一來,平臺的從嚴管控會提高整體內容質量和科學性。二來,消費者也會逐步煉成“火眼金睛”,對科學領域博主從專業學歷、官方資質、從業履歷等多角度評判,從而在海量信息中獲取優質內容。